• 设为首页
  • 收藏本站
  • 手机版
  • 微博
  • 微信
    微信公众号 添加方式:
    1:搜索微信号(888888
    2:扫描左侧二维码
  • 快捷导航
    查看: 180|回复: 0

    我市多举措推动社会救助提质增效

    [复制链接]

    535

    主题

    2

    回帖

    1737

    积分

    管理员

    积分
    1737
    发表于 2025-8-18 10:14:1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滁州网讯(全媒体记者胡文峰 通讯员郝腾飞)今年以来,我市以深化作风建设为动力,通过调整救助标准、简化审核流程、优化服务方式等措施,推动社会救助工作从“重程序”向“重实效”转变,切实减轻基层负担,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。
    救助标准提升惠及困难群体。自今年7月起,将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去年同期的每人每月786元提高到810元;在保持全市城市、农村特困人员每人每月基本生活标准1400元、1028元不变的基础上,将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047元提高到1102元、765元提高到830元,实现了集中供养、分散供养财政补助标准相统一。
    救助机制优化确保精准高效。我市着力打通民政、医保、残联等部门数据壁垒,通过线上预警与线下核查联动,构建低收入人群动态数据库,推动困难群众“早发现、准介入、快救助”。同时,将社会救助审批权限全面下放至乡镇(街道),大力推行信用承诺制和全流程网上办理,有效避免群众“反复跑腿”。
    审批流程精简提速雪中送炭。我市创新建立“一次申请,分类审核认定”机制。对因突发性、紧迫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者,打破户籍地申请限制,直接实施临时“先行救助”;新申请低保或特困待遇的家庭,审核确认后3个工作日内即可按标准获发临时救助金。
    救助内涵扩展满足多元需求。我市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,为特困供养人员统一购买住院护理保险,积极发展专业社工服务与专项救助;探索构建“物质+服务”综合救助体系,整合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及慈善资源,推动救助功能从保生存向保基本、防风险、促发展深化拓展。
    今年1至7月,我市累计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1.29万人,发放资金4.32亿元;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.17万人,发放资金1.48亿元;实施临时救助6677人次,发放救助金996.74万元。一组组数据背后,是政策温度正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的安全感。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