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滁州日报 全媒体记者王太新 见习记者邢 颖
“孩子们,请看大屏幕,这些印章上的字你们认识吗?”近日上午9点,滁州经开区长乐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暑托班课堂上,书法老师杨成文话音刚落,小朋友吴弘睿便迫不及待地举手抢答:“老师,我上完课回家查了资料,这是‘吉祥如意’,那是‘厚德载物’……”
“这里平时是老年大学的教室,暑假期间正好用来办暑托班。”滁州经开区凤凰办事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“我们把孩子上课时间安排得与家长上下班时间基本同步,实实在在地解决了‘带娃难’问题。”为确保服务质量,他们聘请专业机构老师、招募大学生志愿者,组建了20多人的师资队伍,开设体育、书法、绘画、历史等十余门课程,努力满足孩子们的多元需求。
“以前暑假,要么自己在家,要么跟妈妈去单位,感觉很无聊。”吴弘睿兴奋地说,“在这里就不同了,不仅能学到好多新知识,还能认识新朋友,特别开心!”
上午10点半,琅琊区龙池社区暑托班的教室里传出阵阵歌声。来自江南大学音乐系的志愿者常馨蓉,正带领着50多名孩子放声歌唱,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“课程内容可丰富了!除了音乐,还有茶艺、木艺、工笔画、柔力球、非洲鼓、凤阳花鼓……消防员、交警叔叔也常来讲安全知识,又好玩又能学东西,我们可喜欢了!”谈及上暑托班的感受,王若昔一脸激动。
龙池社区负责人介绍,社区暑托班已连续开办六年。今年踊跃报名的大学生志愿者多达180多名,加上辖区多家社会组织的加入,“师资”力量相当充沛。社区还延伸暑托班服务,既提供营养午餐,又安排舒适午休,免去孩子奔波之苦,也让家长上班更安心。
“没想到,免费服务还办得这么好,真是暖了我们的心。”学生家长王娟动情地说。
在琅琊区创业北路社区,暑托班同样赢得了家长们的交口称赞。“不光有手工课,还开展了让泉研学夏令营、参观金丝楠木博物馆等活动,孩子在这里既学到了传统文化知识,又开阔了眼界、增长了见识,真是受益匪浅。”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。
如今,社区免费暑托班已在全市铺开。各地社区积极探索,盘活公共资源,精心设计多彩课程,既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的“带娃焦虑”,又为孩子们打造了暑假快乐成长的“第二课堂”,架设起一座座传递民生温度的“爱心桥”,成为我市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的创新实践。
|
|